2025年7月18日,由她三空间出品,夏可君担任学术主持,宽宽担任策展人的“有无相生 · 本土基因密码的场域觉醒”——王开印“新象论”实践现场顺利举行。
现场合照
“有无相生”基因密码《浑元》作品系列
展开剩余93%嘉宾签到
实践现场
艺术家王开印与活动主持人笑笑
画布升起瞬间
现场媒体
嘉宾合影
学术主持夏可君的评论
本次实践现场作为她三空间的首次出品活动,现场观众及交流者,既肯定着她三空间的策展能力与艺术视角,也肯定了本次活动的学术高度,更肯定了青年艺术家王开印的艺术价值及潜力。
【学术主持夏可君评论】
王开印的新象论:书写的豹变与生物的图谱
夏可君
书写是一种彻底把自身生命投入到文字场域中的日常行为,最初的人类书写就是纹身,就是让纹理成为文字,铭刻在自己身上,使之具有一种动物的虎豹之气,当我看到年轻书家王开印他所谓的新象书写,我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生龙活虎,没有书法陈腐气息的自由。
开印的日常书写,就是拿起毛笔在纸上寻找灵感,他并非要刻意去写什么,或抄录什么经典诗文,他就是开始日常性的与日记式的即兴书写,中国现代书法一直无法走出程式化与惯习的操作,但最初的书法都是日常的书函,是当下的一次性的即兴表达,开印以其虎狼之勇气,大胆地走出套路,直接开始书写。
书写,就是在纸面上寻找可能的方向,如同一个饥饿的动物在原野上寻找食物,这也是开印为什么强调有无相生的现场实践之重要,就是要让书写进入一个有着潜在能量的现场,以自己的笔激活它,以各种可能的笔触,不同的方向,覆盖这个场域——尤其是墙面,因为书写毕竟是面对二维平面,如何征服这堵墙面,如同原始人性在洞穴墙壁上的涂写,把自己的手印,自己的惊恐或无所畏惧,都投射在上面。
我们就看到开印在纸面上,如同孩子开始涂鸦与画圈,并置各种不规则的圆形和方块,把不相干的各种图像、图符与文字,没有逻辑地组合起来,这些局部的纸页似乎是被历史遗忘的碎片,或者是一个疯子留给世界的遗言,或者就是梦中的呓语而有待于未来被解码。其实它们就是人类最初的标记图符,中国书写的根本特性是“图”,不仅仅是文字与图像,而是任一笔划在生命呼吸的书写中,都可以成为一种“图”,可以是图画,可以是图标,可以是图纹,可以是地图,可以是图符,还可以是图册,当开印把不同的图符同时并置,还加入丙烯的颜色与绘画的涂写,整个平面就成为一种混杂的互文本,一种消解意义时却可能生发出言外之意的诡异文本。
这是文本的书写,不是书法与绘画,但却有着生命时光的显目标记,即书写,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来过,来过世界,书写仅仅是为了标记生命的一次到来,一次生死的遭遇。
开印也会有自己的观念,比如以不被定义只有表达自己的印章,反复重复地盖满页面,一种大字报式的宣告,但有一种拙智的搞怪趣味,但却在块状的视觉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是面对巨大的脚手架与建筑现场,试图以自己的画笔去填充空间的空白,重构空间隐含的能量,这依然是动物们面对荒野的空场所产生的焦虑感,只是要通过自己的线条重构一个充满韵律的空间,才可能让自己在愉悦中安心下来。
我自己最为喜欢是开印满福的密密麻麻的作品,他又是命名为“基因密码”的《浑元》作品系列,这些作品都是无数的圈,在自身繁殖,自身变异,开印似乎要把书写还原到生物出生的基因编码或细胞繁殖上,这些不同的圆圈,或浓或淡,彼此纠结着,如同DNA双螺旋的结构或生命的图谱,因此就重写了阴阳太极与绞转的笔法,或者还如同被自然编制的蛋白质所折叠形成的各种氨基酸结构,其中似乎隐含着生命的秘密,或者一个个奇特的生命即将被孕育出来。
因此,开印再次回到了书写的场域,这是建构一个充满能量的空间,如同充满了花草的春池,里面有着各种生命在繁殖,文字就成为了生命的图符,书写就激活了生物性生长的动力,平面就成为了孕育能量的空间,这才是书写本来的意趣!
【策展人宽宽致辞】
策展人宽宽接受媒体采访
缘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最早看到王开印的作品是在源书院举办的五乘五合展上,直觉是中国式涂鸦。6月初机缘巧合,我们她三空间三位发起人璞疯子、铁红和我,来到了他的工作室,在交流中非常尽兴,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深度采访并进行了报道。有三方面触动到我们:第一,开印的新象论以易经二象生万物、有无相生的中国传统哲学为支撑,作品赋予了中国式基因密码;第二,艺术作品的呈现不是单纯从美学构图角度的生成表达,如同河图洛书用象与数共同构成天人合一来揭示宇宙的本质和规律一样,开印看似随意却暗含玄机的涂鸦是与宇宙能量对接,把古老智慧注入当代艺术血脉,呈现世界本来的样子,每一笔都是从艺术家内心生长出来的,极富生命力,多姿多彩,不可复制;第三,他笃定且坚韧的艺术信念。文言文中贫是财富的匮乏,"穷是穷尽、穷途末路。开印为了追求艺术之路无穷尽,宁可选择清贫,辞去事业编,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中,这正是当代艺术最珍贵的品格。
于是我们计划给王开印策划个展,在选址时见到这个高大的龙门吊,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王开印兴奋地说,他产生了全新的创作灵感,决定在龙门吊下,在天地间完成一次创新的艺术实践!
100年前,杜尚的“观念革命”启示我们,艺术永远需要有打破成见的勇气,今天,王开印的新象论新审美理想告诉我们,艺术可以是超越个人的宏大叙事。
为此,她三空间开始全倾投入,搭建了这个平台。
她三空间解决了装置相关技术问题,在艺术家完成创作后,将作品最终以高悬方式呈现,就是想最充分地展示这场“有无相生”实践现场的核心含义:
第一,王开印今天采用的艺术实践方式是具有开创性的,已成为他独有的创作符号。纵向画是显场,以“起乾终巽”为脉络,通过“浑元”线条承载主动意识,呼应《周易》“乾道”的秩序性;横向画布是隐场:以身体律动生成无意识痕迹,暗合“坤道”的包容性,二者构成“天地对位”的哲学空间;创作者同时展现“显场”与“隐场”两个不同维度的空间对话,极具创新性。
第二,“有无相生”这一理念在这个作品中贯穿始终。当我们都在关注他在画什么、怎么画的同时,他脚下形成的足迹才是创作者最想呈现给我们的,艺术家似乎在阐述事件形成的过程比目标的完成是更具价值的。垂直画布上的“有意识”与脚下画布的“无意识”形成了“有”与“无”的哲学对话。
第三,什么是本土基因密码的场域觉醒?创作者在展示了从原始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文明及信息时代的过程,区别于西方行动绘画的个体情绪宣泄,本次现场以“有无相生”的基因重构当代艺术表达,“浑元”作为王开印的代表性符号,其根源深植于中国书法的土壤。而“本土基因密码”的场域实践才是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西方当代艺术在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只有立足本土的基因密码才有未来。
作为策展人,第一时间听到他的这个创意,不禁怦然心动,樵夫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高山流水,成为知音。她三空间与开印的同频共振,也是在当代艺术批评体系之外的另一种认知路径——直觉性的美学共鸣。这种基于对创作本体的理解,促使我们决定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阐释空间,一起与开印完成这场横跨古今的当代艺术对话。
谢谢大家。
【李妙染接受采访】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妙染接受采访
很荣幸现场看了开印的现场创作,我觉得现场感非常震撼。现在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当代艺术怎么样。而如何跟世界的当代艺术对话,我想在这个作品中有所充分体现。中国的当代艺术必须走中国的特色,用中国的毛笔,中国的材料,以及中国的墨水。我觉得这样的表现形式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基因。
他用中国特色的东西来表现当代的一种意境是非常难得的。以前我们认为当代的创作大部分都是油画,或者是科班出身的版画。王开印的作品是让我们感动的,是让我们感觉新鲜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兼具了书法绘画装置以及当代各种创作素质。所以说开印不仅是个简单的书法家,也不是简单的画家,而是具有多种多种艺术、技术、才情的这样一个年轻人。
这个作品,我觉得应该去卡塞尔、纽约大都会去展示,我觉得在那样场景下更能体现它的价值。今天,在一个特别空旷的一个大吊车下面,这样一个工业化场景下来创作,我觉得他表现了融入自然、在更广阔空间展现自我的特点。他敢于在这种现场下去做动作,去做表现。
他这种想法是在中国的艺术家当中非常少见的,我想开印的这个作品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将来会有更更加辉煌的未来!
谢谢大家!
【王非非接受采访】
独立艺术家王非非接受采访
今天来参加王开印的艺术现场,让我感觉新生代艺术家的这种表现是非常好的。我有一个认识,就是新生代的艺术家一定要不能按着以往的经验或者社会准备期许的那样一种形式创作。你无论是在艺术领域也罢,书法领域也罢,因为新生代艺术家最应该做的,我觉得就是解构艺术、解构书法、解构社会、结构时代。而且他们和老一辈艺术家是不一样的。他并不去以对抗的形式去解构,他是以我行我素、我认为的形式来走的。而不是你希望那是正确的我就要追求那个正确。所以我觉得新生代艺术家需要这样去做。
另外,就今天艺术现场的王开印有一个发言,对此,我也有个建议:我觉得艺术不必要太强调中西方,说你是西方的我不能接受,我是中方的才能代表了我,我拿你西方的就不是我代表我了。我认为这是自己给自己设门槛,艺术不应该垒这个围墙。它和其他门类不一样,如果你老强调中西的不同,其实就是狭隘了。因为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允许各种存在,艺术是给人类的,不是给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完全不必要强调。尤其这个网络时代,全世界几乎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别人能看到的,我们也马上就能看到了。全球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去追求艺术,而不说我就在我这个地盘上画的这个线来跑。我希望艺术不要有国界。
最后也表达下祝贺,王开印今天现场的艺术非常精彩的一点就是他不光是竖起来这个画面用手在写,他脚下同时踩着颜色也在形成一个轨迹,而脚下踩颜色形成一个抽象轨迹,是跟手上写的这个结合在一起的,形成这种联系和交集。所以我觉得他这个更精彩的,其实他脚下踩出来的这种抽象,还有他的一个内在逻辑,这是跟手上写的时候这个轨迹联系起来的。我觉得这是他一个独特的地方。艺术首先是需求的、新颖的,那么余下来的就是它的意义了。
祝贺王开印这个艺术现场成功!
谢谢!
【柳青凯接受采访】
凤凰画馆馆长柳青凯接受采访
今天这个活动我受到策展人的邀请,她们这个她三空间我觉得了不起。整个这个事情,他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力量。王开印一个人,他不可能支撑起来这么一个活动。
他这个活动最大的特点,第一点是在露天的空间上;第二点是他有双向轨迹,一是在布上画,另外是在地上有一个痕迹,还有一个;第三点,他两种颜色一个是彩色的,一个是黑色的、单色的。
我还有一个感觉是,他不是在涂鸦,而是切入一种历史的状态,来模拟了原始社会的书写状态,又刻画了文明时代,随后进入到AI时代。他建立在从过去到未来的一个基点上。
人们可能都太关注于他这个创作的一种隐喻,就像我们现在抛出一个观点之后,可以有无数的解读,这个观点他是这样理解,他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同的评论家有的是支持的,有的是反对的,有的是既支持又反对。所以说他就是形成一种告诉大家事情是有很多面向的。
他今天是两个轨迹,那如果是在他的面前佩戴一个呼吸的口罩,他呼吸出来的那种纸张的化学反应又是一种感觉。所以说我们观看时,每个人看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要打开思路。
我们要通过王开印这个活动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多个维度、多种可能性。这可能是他今天创作的一个给我的启发吧。
谢谢。
【施晗接受采访】
大米艺术创始人和晗美术馆馆长施晗接受采访
我觉得他这个艺术创作是一种自我形式,虽然这个名称啊叫有无相生,但严格意义上讲,我觉得这不能算一个展览,它应该算一个行为艺术。它以一种空间展示的面貌出现,而且是在室外露天的这样一个场景里,虽然他自己做了很多的解读,包括这种虚与实结合、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并行,这都仅仅是代表艺术家本人的一种想法。我作为旁观者,我看到的结果还是有意识的。在这个创作里面,他一开始把这个颜料倒在地上,从那一刻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是代表了有意识。但这种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它其实代表的就是艺术家当下的一种状态。
不过,我觉得开印作为80后的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家,他其实有这一代人很明显的特点,就是80后这一代人,在我概念里面,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拿笔写字的人了。所以这代人有一个特点,他续接了从民国到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批人的文脉的传承,他有一种先天的基因在里面,有对中国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新事物。90年代以后,尤其两千年以后,随着新世界发展、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现在都已经进入电脑打字了,这个时候其实就有一种文化的对冲。这其实很容易引发我们80后这一代的人对历史的回望,同时又对未来产生探索。这种理念和想法,我觉得在开印的身上也体现的很明显。
他这次的行为艺术一直在强调、凸显自己是东方的,是中国的。我觉得他可能会更想表达自己这种东方语言,用水墨形式来呈现。王开印本身是以书法家的身份来明示的,而书法家的背后就会和水墨结合,在创作技法上,他更多的用了一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它是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在传递。它可能更多的代表着我们中国几千年以来这种文脉的精神存在。同时,它作为一门艺术,既可以是视觉性的,也可以是当代的。而其作为一种现象,我觉得就属于非遗层面的了。很明显,在今天这样一个语境里面,更多的一些人会像开印这样传递书法语言,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当代艺术,是一个行为艺术,但他背后的属性、核心成分,我认为还是书法的。
归根结底,无论他用什么样的状态来表现,能明显感觉到这一代艺术家既表达了对传统的不满足,但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兴趣和探索。他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带给我们思考的是,到底如何去表达我们的水墨,表达我们东方的艺术语言,这方面他也促使了我思考。
【学术主持简介】
夏可君: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曾荣获“2023欧洲诗歌暨文艺荷马奖章 ”。夏可君激活中国的“虚”与“余”、“让予”与“无用”等核心概念,通过与当代世界哲学对话,而形成自己的哲学表达。已经出版个人哲学与艺术著作20多部,策划艺术展览三百场次,倡引虚薄、虚白艺术、新锦灰堆等批评概念。近期代表著作有:《虚薄:杜尚与庄子》,《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烟影与面纱:现代性的无用美学》,《余让与诡异:世界哲学的重新开端》,以及2019年年英文专著Unthought of Empty:I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策展人简介】
宽宽(本名李丽俭),号如如堂,师从曾翔先生,媒体人,她三空间主理人之一,曾担任建设部主管《中华锦绣》杂志副总编,发改委主管《财经界》杂志执行总编,并担任《光辉的历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 周年》大型画册执行副主编,主编了作为国礼的大型画册《可持续发展之路_中国 10 年》。
【艺术家简介】
王开印,独立艺术家,提出由二元辩证到三段式发展的《新象论》新审美理想。
参展记录:
2022 参加“第 13 届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韩国全州)
2024 参加新年“ 圖火”书写艺术特展(上海视平线艺术)
2024 参加“泻心”关于感性与理性的书写展(江西视平线艺术)
2024“胡抗美、曾翔同道书法享受批评活动”的享受批评展,提名 4 人作者之一(北京 源·美术馆)
2025 参加 “五乖五合” 五人展(北京 源书院)
2025 参 加 原 子 与 内 省 | 当 代 书 写 现 象 大 展 ( 北 京 · 艺 术 粮 仓)
【出品人简介】
她三空间由宽宽、璞疯子、铁红三位女性联合创立,旨在打造当代美学与艺术的孵化中心,包括艺术品与艺术家的孵化。2025年,她三空间在挖掘潜力艺术家时,全权代理当代艺术家王开印“有无相生”艺术活动有关的一切事宜。
发布于:北京市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