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充足的气机能使肝气调畅,脾胃动力足。充足的血液来自于肝的贮藏,脾的化生。
当肝气不舒,脾胃动力不足的时候,气血也往往显示出疲软迹象。
气血不足,则心神的供养不足,于是睡眠总是睡不深沉或半夜醒来。气血不上荣头面,头晕也时常发生。
肝气犯胃,脾胃不和,消化功能紊乱,于是气滞于内,食物残渣堆积,令胃不和则寝不安,以及产生不正常的饱腹感(倒饱)。
以及莫可名状的感觉叠加:饿也不是饿,辣也不是辣,痛也不是痛,就像置身一间闹哄哄的屋子(嘈杂),却不能离开,说不出来的难受。
大便因为消化功能的紊乱,不能接收正常的水谷糟粕,于是不成形。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保元益寿丹,
补气养血,舒肝和胃理脾,并以养心益肺补肾相帮,标本并治。
主气血久亏,脾元虚弱,饮食不香,睡不踏实,时有头晕,夜间倒饱,嘈杂作呕,精神软倦,大便常溏。
组成:
人参9g,炒白术9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6g(炒),生地黄12g,陈皮4.5,砂仁3g,醋柴胡3g,香附6g(炙),桔梗6g,杜仲12g(炒),桑枝12g,谷芽12g,薏米15g(炒),炙甘草3g。
本方,依然如很多脾胃方般先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打底,健脾益气。白术用成炒白术,以增强对虚弱脾胃的补益。
陈皮紧跟其后,把湿气的进阶版痰湿化掉。
薏似仁更以利湿,为被湿所困的脾解围。
谷芽助消化,消积食,从而健脾胃,长胃口。
当归白芍一个补血,一个养血,让脾胃气血相和,并让肝因血足而柔和,心因血足而得养。
生地黄常跟随当归白芍之后,起到生津液以调节血液浓度,凉血热以调节血液纯净度的作用。为良好的睡眠与头脑的不晕创造条件。
砂仁以行气化湿,温中,将脾胃的气滞与湿气全部祛除,并将脾胃中紊乱的气机回纳到人体的根本:肾元,从根本上恢复气机的正常循环,促进脾胃正常运转。
香附,是气病的总司令,其行气不仅行肝气,还消脾胃气滞,从而宽中消食下气。所以香附治气是能升能降。
柴胡与香附一样能疏肝益脾,使肝好了就不克脾土。但它与香附能升能降不同,它主要用于升,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改善消化功能,让脾胃不因嘈杂而作呕等。
接下来,全方跳出肝脾的纠缠,将着眼点放到肺肾与脾的关系上。
肺主气,肺在全身气机的调节以及脾胃气的调节中很重要。
所以用桔梗升提肺气,以助中焦气机正常运转。
接下来,是脾与肾的关系。
脾肾互为根本,肾虚会殃及脾。所以脾胃功能不好,可向肾借力,尤其是脾阳。肾阳就像一个工厂的发电机,脾胃就像机器,机器因电力不足而停产,把发电机修好了,机器就运转起来了。杜仲的补肾阳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
桑枝通达四肢经络,而脾主肌及四肢,若四肢经络不通,也会影响脾胃气血的流通,所以桑枝通经络,有助于脾胃气升降平衡。
桑枝又能祛风湿,行水气,利尿,解除湿气对脾胃的困阻,脾胃就能恢复运转。全方至此,全员出场。
不仅调脾胃,还疏肝补肾,升提肺气,以及从经络为脾解围,可谓标本兼治。最终不仅达到对脾胃的强健,改善多种症状,还能提升五脏机能,以达保元益寿。这也是本方方名的由来。
再强调一下本方所治:消化不良,饮食不香,睡不好半夜醒,时有头晕,夜间倒饱,嘈杂作呕,精神软倦,大便常溏。
制法:每服5g,用滋阴养胃的老米汤调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