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怎么一夜之间对“稀土”这么上心?前两天看到美国要对中国稀土磁铁征税200%的新闻,我真是觉得离谱,这可不是普通的加税,而是直接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你说美国不是世界上最能搞事儿的国家吗,怎么突然对一个小小的稀土搞得这么紧张?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美国是不是又想跟中国掰手腕?但说到底,这背后其实是美国自己的危机感在作祟。
其实说到稀土,咱们普通人平时很少关心这些东西,感觉离我们的生活也远。但你可能想不到,咱们用的智能手机、电脑,甚至美剧里的那些高科技战机、雷达,通通都离不开稀土。最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稀土大部分产自中国。别看美国啥都能自己造,关键是稀土这种东西,技术难度高,回报又没那么大,真要自己搞起来,没个十年八年别想追上。
有专家曾经说过,中国掌控着全球80%的稀土加工能力,这数据看着是不是挺吓人?美国科技界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如果稀土断供,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命脉”就会被卡死。前段时间美国国会还把稀土列为国家关键矿产,直接写进法律里。就算美国再怎么嘴硬,心里其实比谁都慌。你要知道,稀土是人工智能、芯片、雷达、核防护这些高精尖领域里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在未来科技竞争里站稳了脚跟。
说起来美国确实不是没想“自力更生”。像MP Materials这家公司,拿着美国政府的补贴,嘴上说要实现稀土独立,实际上干的啥?一边高价转口转卖稀土,一边还疯狂举报同行“走私”,互相扯后腿。到头来,美国自己搞稀土还是得靠中国原材料过日子。你说这操作是不是挺魔幻?还有美国本地的稀土开采企业,想要大规模生产,不仅成本吓人,还要应对环保压力和技术难题。美国地质调查局每年都得发布关键矿产清单,年年都把稀土放第一位,但实际上自给率连10%都不到。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稀土产品市场规模本身也远不如石油、天然气,进口一断,能影响的可不仅仅是高科技产业,连军工企业都得放慢脚步。
美国政府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被卡脖子,这些年也算下了血本。不仅加税,还一口气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打着“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的旗号,给半导体、稀土、新能源这些产业发钱,扶植本土制造。你看新闻就知道,美国白宫最近动不动就开会,拉着一堆科技巨头和矿业大佬商量对策。可是,钱砸下去,能不能砸出结果?麻省理工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这种短时间内“催熟”产业的做法,成本高、周期长,很容易打水漂。美国会研究局的调查也显示,近三年美国稀土产量没见什么质的飞跃,反倒是企业之间内耗越来越严重。
美国还不死心,开始搞“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拉着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盟友搞稀土产业链,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这些国家的产量加起来,离中国还差着几个身位。国际能源署的报告都明确指出,未来十年内很难有国家能在稀土领域真正替代中国。美国国务院和国会都在做相关听证会,讨论怎么解决“单一依赖”的问题。但你要问美国普通工薪族怎么看,大家反而是越来越迷茫。毕竟,美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价格已经越来越贵,生活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谁会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稀土买单?其实,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美国金融圈的暗流和权力斗争。表面上稀土产业是主战场,实际上背后还有美联储和资本的大动作。就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来说,最近几个月一直跟政府博弈利率和货币政策。川宝(特朗普)更是想把美联储玩在股掌之间,好让美国有钱搞大项目。这背后的角力,才是美国政经体系的真实写照。一个看得见的例子是,川宝上台后,频频想让美联储配合自己的政策,甚至不惜用各种政治手段施压。你说美国不是市场经济吗?其实到了关键时刻,政府干预手段一点不比其他国家少。
再往深里说,俄乌冲突、人工智能竞赛、芯片战争,这些大国之间的较量,全都绕不开稀土和高端制造业。美国看到俄罗斯打仗能硬扛,欧洲都得求着美国“保护”。那要是中国也彻底掌握了关键材料和科技,美国的军工霸主地位还能保几年?国际军事评论员都分析过,未来的战争不只是比坦克导弹,更是比科技、比芯片、比原材料。美国这次对稀土的动手,根子上就是怕科技代差和军力差距被拉开。
说这么多,咱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看?其实,国际博弈再激烈,最终传导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物价、科技更新速度、就业机会这些现实问题。美国这一通操作,有可能让全球高科技产品涨价,智能手机、家电、汽车都受影响。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要保持定力,不断升级技术,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普通人呢?关注新闻,理性看待中美摩擦,别被各种“焦虑”带节奏。大国博弈再激烈,我们的生活还是得踏实过,信息看透了,心里自然稳了。
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