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吴国时期,即朱元璋以所谓“韩宋吴王”的身份存在的阶段;接着是正统明朝时期,这一阶段从朱元璋登基为帝开始,一直到崇祯帝自尽为止,在整个明朝的历史中,这一部分是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然后是南明时期,通常从弘光帝登基或者崇祯帝自杀的那一刻开始计算,到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获为止;最后是明郑时期,这段时间从永历朝廷的覆灭持续到清朝康熙年间结束郑家在台湾的统治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南明与明郑是两个单独的历史阶段,这一点从它们的叙述可以明显看出,明郑并不属于南明的范畴,同时两者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明郑的权力结构中,其组织运作也显得相当特殊:名义上,宁靖王朱术桂担任监军的角色,但实际上,明郑的最高决策者是郑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始至终,明郑始终坚持使用永历年号,展现了其对于延续明朝正统的渴望。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永历帝被杀之后,郑经没有选择拥立朱术桂成为新的南明皇帝呢?在本质上,郑经与孙可望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郑经对抗清朝的态度更加坚定,表现出明确的不屈精神,而孙可望则表现得相对消极。可以说,虽然孙可望不曾真正把永历帝视作其领导者,郑经内心深处也并不希望在宝岛上有一个名义上的老大。因此,尽管朱术桂身居高位,郑经却只愿意将其看作是个监军,而不愿意进而拥立他为皇帝。对他和朱术桂而言,这其实都不是一件好事。
展开剩余58%从郑经的角度来看,若朱术桂成为新的皇帝,必然会造成明郑的权力结构呈现二元化的趋势。虽然朱术桂只是一个傀儡,没有实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有统治者的存在,就总会涌现出一些心怀不轨的野心家。如果朱术桂成为了南明的皇帝却无实权,势必会激励一些野心家以支持他夺权为名,引发明郑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可能对郑经的统治造成威胁,这便是一个隐患。
接下来,对于朱术桂来说,贸然自立为皇帝没准也会带来灾难。因为在宝岛上,明朝的王族绝不仅限于朱术桂这一人,还有其他不同的群体。如果他成为皇帝,很难保证没有野心家在暗中煽动其他明朝的宗室去推翻朱术桂,这样一来,内部的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因此,郑经并不愿看到稳定的权力架构变得动荡不安,这也是他不愿拥立朱术桂的原因之一。
此外,郑经还必须考虑到后续的问题。如果朱术桂登基,郑经实际上就成为了摄政王。从法理上来讲,皇帝的地位是世袭的,而摄政王的地位并非如此。一旦郑经身故,皇帝与郑经的后代之间可能会出现权力的冲突,那时的局势可想而知:理想的结果可能是郑家的后人能够如同司马昭一样掌权,但这同样会给郑家抹上污点。而最糟糕的情况则是新皇帝可能会追求清算,铲除前摄政王的家族。张居正曾担任万历帝的摄政,郑经对此无疑有着深刻的认识。
只要宝岛上没有皇帝,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基于这一点,郑经并没有理由去拥立一个皇帝,从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此外,清军对待南明残余势力的追击十分猛烈。明郑虽以永历年号为名,但只要没有正式的南明政权存在,至少可以避免清军的猛烈打压,从而确保局势的相对平稳。然而一旦岛上产生新的南明皇帝,清军的攻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郑经明白,若全面爆发冲突,明郑的实力则无法与清军相抗衡,因此,从这一考虑出发,郑经也没有必要拥立新的皇帝来给自己制造麻烦。
发布于:天津市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