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01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唐·白居易《送李滁州》
还没有开悟的时候要勤扫心中尘垢,悟得空性后却不可耽著空境。修行如同登山,每个阶段都有该超越的风景,停滞在任何一处都是辜负。
02
欲问月中无我法,无人无我问何人。
——唐·鲍溶《赠僧戒休》
在月下参禅至物我两忘时,忽然发现连发问者都已消融在清辉里。当整个世界归于寂静,答案便从心底自然浮现,原来菩提不在远山,而在我们停止追问的一刹那间。
03
万般希望不如休。
无来求不得,有后不须求。
——宋·吕希纯《临江仙》
放下所有期待反而获得真正的自由。还没有拥有时不必苦苦追寻,已经得到时更无需执着占有。这般通透的智慧,如同秋日湖面,映照天光云影却不留痕迹。
图片
04
似梦中云,云外雪,雪中春。
——宋·刘辰翁《行香子·和北客问梅》
人生如同梦中飘忽的云朵,云外藏着清冷的雪,雪中又孕育着温暖的春意。这三重境界层层相映,诉说着生命在虚实之间的轮回,冬雪终将化作春水,枯枝总会萌发新芽。
05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升《鹧鸪天·张园作》
真正的风雅从不依靠口若悬河。那位敛袖静坐的君子,虽然沉默不语,却让满园春色都成了他的注脚。有些意趣,往往在拈花一笑的静默里缓缓流淌。
06
大梦观前事,浮名悟此身。
——唐·皎然《秋宵书事寄吴凭处士》
回望前尘如同大梦初醒,才懂得功名利禄不过只是暂时的装扮。生命在浩瀚时空中延展不息,认清这点,就知道不必为眼前的得失而挂怀了。
图片
07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唐·杜荀鹤《赠质上人》
不议论红尘中是非长短,不纠结自己的得失荣辱。像山间清溪只管潺潺流淌,这般澄明心境,自然成为红尘中最自在的逍遥客。
08
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宋·范成大《题城山晚对轩壁》
头枕清风梦见绿萝缠绕,醒来顿觉人间万事不过大梦一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最终都化作说书人醒木下的袅袅余音。
09
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流对碧流。
——唐·牛仙客《碧流寺》
僧人不必为花开花谢烦恼,且看山涧清溪与江河碧水自在相映。这种超然不是冷漠,而是洞悉自然法则后的坦然从容。
图片
10
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
——宋·陆游《排闷六首(其四)》
如果能涤净心头尘念,每座楼台都会沐浴皎洁月光。就像擦拭过的明镜,照见万物本来面目,原来明月从来没有离开,只是我们心上落了太多尘埃。
11
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宋·贺铸《小梅花·将进酒》
活着不执着形骸,死后不留恋虚名。刘伶抱着酒瓮醉卧竹林时,早把王侯将相看作过眼云烟。这般洒脱,岂是寻常豪杰所能企及的。
12
生向空来,死从空去,有何喜、有何烦恼。
——宋·倪君奭《夜行船》
生命从虚空而来,终将归于虚空。明白这个真相,就知道了悲欢离合都像水面涟漪,看似真切,实则是了无痕迹。
图片
13
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
卷尽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宋·徐俯《卜算子·心空道亦空》
内心空明时大道自然显现,风声停歇时山林回归寂静。当思绪的浮云散尽,心月就会朗照天地,那清辉里摇曳的,正是万里山河的倒影。
14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
听着钱塘潮水亘古不变的韵律,鲁智深忽然认清了本来面目。原来修行半生,就是要褪去所有身份伪装,做回那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真我。
15
万事将身求总易,学君难得是长生。
——唐·姚合《赠丘郎中》
世人追逐功名容易,但要学会丘郎中的长生之道却很难。他种药的石缝里藏着大智慧,真正的长生不是肉体的不朽,而是心灵永远保持初生般的澄明。
图片
16
山月不知心底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唐·温庭筠《梦江南》
山间明月静静悬在天际,不知道人间有多少心事在流转。水面清风拂过,徒然摇落满树繁花。花开花落本是天地常态,不必为此感伤,学会欣赏飘零本身的美,才是与自然相处的真谛。
17
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当所有俗务的痕迹都从心头抹去,如同雪地恢复平整,这时才能看清自己最初的模样,那个不被身份束缚、不为得失所困的真实自我,如同初生婴儿般纯净自然。
18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沿着溪流走到源头已尽的地方,不必惆怅,不妨安然坐下,欣赏山间升起的云霞。人生路上的困境,往往是转换视角的契机,当脚下无路时,天空正展开新的画卷。
图片
19
下来虽有路,归去每无心。
——唐·齐己《寄仰山光味长者》
下山的路明明就在眼前,真要归去时却总觉心意徘徊。这提醒我们,出发时怀揣的初心,需要在漫漫征途中时时擦拭,才不会在回望时迷失来时的方向。
20
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人世自纷纷。
——宋·净圆《望江南·西方好·六首》
夕阳西沉时心头闪现的灵光,足以照亮所有迷思。将纷繁世事看作天际浮云,任它聚散变幻。人世再怎么喧嚣,只要内心保持观照,便不会随波逐流。
21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宋·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四)》
梦中历历分明的六道轮回,醒来才发现大千世界不过心影。执着于梦境时觉得真实不虚,睁开觉知之眼时,连"空"的概念都不必留存。
图片
22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宋·苏轼《北寺悟空禅师塔》
把浩瀚世界看作微尘,明白此生如同虚空中的花影、梦境里的幻身。这般认知不是消极,更是让我们更珍惜每个当下,既然一切都是幻化,何不活得尽情尽兴呢。
23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
不必细数遭遇的种种苦难,且认清我们的心本来清净无物。明白这点,所有困厄都如写在沙地的字迹,潮水来过便了无痕迹。
24
虽道了然皆是梦,应还达者即无愁。
——唐·方干《感时三首》
明知世事如梦幻泡影,但真正通达之人不会因此陷入虚无。他们像欣赏戏剧的观众,既投入剧情又保持清醒,在如梦人生中活出从容自在。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