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泽连斯基的一个动作,让不少人眉头一挑——嘴上说“无条件会谈”,可一听普京让他去莫斯科,他立马摇头:“不行,你要谈,来基辅。”
这看着好像挺矛盾,实际一点都不冲突。你细一想就明白,这里面是门道,不是任性。
“无条件”是给别人看的,“不去”是守尊严
泽连斯基的算盘挺清楚——现在打仗,乌克兰在军事上不占便宜,那咋办?
他就一边说“无条件会谈”,显得自己想和平,好让西方朋友放心,继续帮他送武器、送钱。另一边又死不去莫斯科,这是在守底线——去了对方首都,多少有点低头的意思。
历史上,这种场景可不是好事。像二战时法国在德军眼皮底下签投降书、1918年苏俄割地求和,那都是屈辱的标志。泽连斯基可不想背这个名。
谈在哪儿,其实是争面子和主动权
地方选在哪儿,不是随便订饭店那么简单,这背后都是政治意味。
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选在白俄罗斯,就是因为俄罗斯能说上话。
现在泽连斯基死扣“基辅”或者“第三国”这事儿,是想让全世界看到——乌克兰是主权国家,不是被牵着走的角色。
其实,他也不是死脑筋。泽连斯基说“任何形式”都行,就是给找中立第三国留了口子。比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它地理和文化上都夹在东西方之间,这种地方就挺有象征味儿。
选中立地,还得满足这仨条件
找地方,不光是象征意义够,还得符合安全和政治条件。
第一,不能选那种跟一方有军事同盟的地儿,像波兰肯定不行;
第二,美俄都得能接受,比如沙特;
第三,必须保证安全——谁也不敢在半路出幺蛾子。
这些条件一放出来,你会发现选项并不多。这也是泽连斯基说得挺含糊的原因,留足回旋余地。
为啥偏在现在放“要谈”的风声?
这事儿还真跟战场形势捆着。泽连斯基前脚刚透露,俄罗斯在准备秋季攻势,后脚又抛“会谈”的事儿。你看,这有三层意思。
第一,让西方信自己想和平——人家在前线送子弹,他要是显得好战,就容易让人觉得没完没了。
第二,趁美国大选年的窗口期,提前在美俄乌之间铺路。
第三,把俄罗斯的“来莫斯科谈”定位成拖延战术,反手给怼回去。
这就是所谓“以谈助战”,历史上苏联的斯大林也干过,边谈边拖时间好安排反攻。
说白了,就是场外交上的角力赛
以后真要谈,八成会选在第三国,而且得是那种说得上话、大家都敢去的地方。
像日内瓦,有国际组织,又不直接参战;阿斯塔纳,在前苏联的地盘里算中立;
利雅得,则有跟美俄两边的关系。
可大原则摆在这——乌克兰不想割地换和平,俄罗斯想借会谈拆西方盟友的墙,美国还要在大选前弄点外交成绩,这三方的算盘碰一起,自然就磨时间。
桌子在哪儿摆,就是谁手里硬的象征
所以你看,这事儿表面是讨论见面的地点,实际上是比拼谁更有底气。
泽连斯基敢拒绝去莫斯科,一半是乌克兰人自己硬气,另一半就是美西方的装备和支持在兜底。
这场“在哪儿谈”的较量,其实就是各方对战争怎么结尾的预测和要价。
那你觉得,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俄乌会在哪儿谈?
是中立第三国,还是直接在基辅,甚至真去莫斯科?
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呗。
#热点观察家#
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